欢迎来到“circRNA研究汇总”栏目,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本期我们精选了23篇最新文献,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、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。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,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!

 

检索式:(circRNA[Title/Abstract]) OR (circular RNA[Title/Abstract]) OR (circular mRNA[Title/Abstract])

 

01 人类微生物组的类病毒群落

标题:Viroid-like colonists of human microbiomes

杂志:Cell

影响因子:45.5

通讯作者:Ivan N.Zheludev,Andrew Z.Fire(斯坦福大学)

DOI:10.1016/j.cell.2024.09.033

在这项研究中,该研究团队描述了“obelisks”(直译:方尖碑),这是一类可遗传的 RNA 元件,具有以下几个特性:(1)明显的环状 RNA,约 1kb 的基因组组装;(2)预测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杆状二级结构;(3)开放阅读框编码一种新的 “Oblin” 蛋白质超家族。一部分obelisks包含一种变体锤头自切割核酶。obelisks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发育组,与已知的生物因子没有可检测到的相似性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查,该研究团队从不同的生态位中鉴定出了 29959 个不同的obelisks(在 90% 序列同一性下聚类)。方尖碑在人类微生物组中很普遍,在检测的粪便和口腔宏转录组中分别约占 7%(29/440)和 50%(17/32)。该实验研究团队确定血链球菌是一种特定obelisks的细胞宿主,并发现这种obelisks的维持对细菌生长不是必需的。观察结果确定obelisks是一类具有尚未确定影响的多样化 RNA,它们存在于人类和全球微生物组中但未被注意。

 

02 circRNA cEMSY诱导肺腺癌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并提高免疫治疗效果

标题:The circRNA cEMSY Induces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Boost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Lung Adenocarcinoma

杂志:Cancer Res

影响因子:12.5

通讯作者:蒋峰主任医师(江苏省肿瘤医院)

DOI:10.1158/0008-5472.CAN-24-1484

免疫原性细胞死亡(ICD)可诱导积极的免疫反应。激活 ICD 是提高免疫疗法抗肿瘤活性的一种潜在方法,这突出了确定有效且安全的 ICD 诱导剂的必要性。在这项研究中,该研究团队通过系统地筛选由肺腺癌(LUAD)中多种细胞应激源诱导的 ICD 模型,确定了一种保守的、与 ICD 相关的环状 RNA cEMSY。cEMSY 在 LUAD 的体外和体内均触发了 ICD,导致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释放,并促进树突状细胞(DCs)对 T 细胞的交叉启动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免疫抑制的肿瘤模型中,瘤内递送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 cEMSY 可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,与 PD-1 阻断协同作用,促进长期的抗肿瘤免疫,且无明显毒性。从机制上讲,cEMSY 介导 RNA 结合蛋白 TDP-43 的线粒体聚集,使线粒体 DNA 泄漏,刺激 cGAS-STING 通路,激活抗病毒免疫反应。在临床上,cEMSY 的高表达与 LUAD 中树突状细胞和 CD8 T 细胞的增强浸润以及良好的免疫治疗反应相关。总之,这些发现支持 cEMSY 作为改善 LUAD 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双重潜力。

 

03 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可逆进展相关的circRNA失调病理通路的识别

标题:Identification of pathological pathways centered on circRNA dysregulation in association with irreversibl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’s disease

杂志:Genome Med

影响因子:10.4

通讯作者:Yue Feng、Bing Yao(埃默里大学)

DOI:10.1186/s13073-024-01404-6

背景:环状 RNA(circRNAs)是高度稳定的调节因子,通常在哺乳动物大脑中积累,并被认为是控制衰老漫长过程的 “记忆分子”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阿尔茨海默病(AD)患者的大脑中存在环状 RNA 失调。然而,环状 RNA 失调是否以及如何成为 AD 进展的基础仍有待探索。


方法:该研究团队将 Poly (A) 加尾 / RNase R 消化实验方法与 CARP(团队发表的使用伪参考比对的计算框架,用于更灵敏和准确地检测环状 RNA)相结合,以确定 5 至 7 个月龄的 5xFAD 小鼠大脑皮层中全基因组环状 RNA 失调及其下游通路,这是一个标志着从可逆向不可逆致病进展过渡的关键窗口。系统地比较了与 5xFAD 皮层中疾病进展相关的失调环状 RNA 和通路与一大群人类 AD 队列死后皮层下区域受影响的环状 RNA。在培养细胞中耗尽在 AD 患者和 5xFAD 小鼠中保守且普遍受影响的排名靠前的环状 RNA,以检查与 AD 相关的分子和细胞变化。


结果:该研究团队发现了与 AD 进展相关的 5xFAD 皮层中的全基因组环状 RNA 改变,其中许多在 AD 患者的皮层下区域普遍失调。在这些环状 RNA 中,circGigyf2 高度保守,并且在 7 个月大的 5xFAD 皮层中显示出最高的净减少。AD 患者皮层中的 CircGIGYF2 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呈负相关。从机制上讲,该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受 AD 影响的剪接因子,它们对 circGigyf2 的生物发生至关重要。在功能上,该团队确定并通过实验验证了 circGigyf2 在吸附与 AD 相关的 microRNA 和与 AD 相关的 RNA 结合蛋白(RBP)(包括切割和多聚腺苷酸化因子 6(CPSF6)中的保守作用。此外,AD 中 circGigyf2 的下调促进了其吸附的 microRNA 的沉默活性,并提高了 CPSF6 靶标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加工效率。此外,小鼠神经元细胞系中 circGigyf2 的缺失使 circGigyf2-miRNA 和 circGigyf2-CPSF6 轴失调,并增强了对损伤的凋亡反应,这强烈支持了 circGigyf2 缺乏在 AD 神经变性中的致病作用。

结论:总之,该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与 AD 小鼠模型中不可逆疾病进展相关的大脑环状 RNA,这些环状 RNA 也在 AD 患者中受到影响,并确定了保守环状 RNA 通路失调导致 AD 发病机制的新分子机制。

 

研究汇总列表

发表评论